小红人后面是什么?

陈文令的小红人系列具有颇大的视觉冲击力,这证明,他创作的心理场非常广阔,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劲头。我听到一些人用了“壮观”的字眼来评价,“壮观”无非说明作品在“量”上的庞大和“质”上的张力,同时也表明某种惊人的新奇感,没有新奇感,能引起这个花花世界人的注意么?人们已被各种各样的花招弄得胃口全无,除非在花招之中确实具有让人警醒的东西。小红人以规模和组合取胜,因为陈文令的制作原则是重视环境和作品的交融及互动,这也是当代艺术,特别是当代雕塑的一个特征。从相对封闭的展示场所走向公共空间,使作品更富公共的参与性,如此,雕塑就不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作为整体环境的一个有机部分,参与者和作品之间构成了呼应关系,产生出一种“在场”的情景,这种情景可能是诗意的,也可能是观念的。小红人系列在诗意和观念的交叉地带,陈文令既不像本雅明定名的诗人气质,又不是昆德拉说的哲理类艺术家,我的看法是,他属于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并将其融化为创作源泉的人。就是说,在背后支撑他的是一股生活的原始力量,它与形而上思考,与抽象道理都无多大的联系,他紧贴着感觉的经验,或是经验的感觉。正如他自己一再声言的,是生活本身教给了他一切。  

“门”没有关住陈文令,却倾注给了他反抗的激情和动力。很显然,没有艺术家可以在信息渠道和交流通途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创作出好作品,也没有艺术家可以在时尚风气的随波逐流中得到大家尊敬。陈文令身处“边缘”,与主流艺坛保持距离,但他没有忽视最新资讯对创作的促进。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多元化所要求的当代性是一致的,一个有实力有创见的艺术家必须站在当代艺术的平台上,否则便很难获得发展。陈文令以雕塑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全部生活感受,他对雕塑语言的理解是“后现代”式的,与学院主义,与现代主义都不一样,“语言”的位置退居到了次席。刺激的红颜色,不断的复制,大大小小的形状组合等等,这些都显示了特殊的表现力,封闭的状态被他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也许,就他的单个作品而言,并无突出之点,为数不少的雕塑家都能够做到或者做得更好,这不说明任何问题。小红人系列是个整体,以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整体是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我仍想指出,陈文令伫立在诗意和观念的交叉地带,小红人系列不仅是视觉形式,还有背后那种原始的生活情态,以及被概括过的想象空间。

在一次谈话中,陈文令表示,小红人系列已经成为他创作的过去,他的感觉和经验还要更深地挖掘,以他的话说,有多少东西争先恐后涌动在脑海里,需要适当释放出来。小红人系列只是一个他目前的符号,尽管这个符号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受人瞩目,但它仅是第一个台阶,做艺术家不容易,做优秀的艺术家更是难上加难!


李小山(批评家)